| 
View
 

14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40784242i@... 1 year, 10 months ago

台灣和越南的關係 蘇楷婷

台灣和越南的關係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基礎,也有著密切的經貿和人文往來。台灣和越南都是南島民族的一部分,有共同的語言和血緣源流。台灣和越南也都曾經受到中國的統治或影響,並在不同時期爭取自己的獨立和發展。台灣和越南在1955年至1975年期間,曾經與越南共和國(南越)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並在各方面進行合作與支援。但在1975年,南越被北越併吞,成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今日的越南),雙方的外交關係也隨之中斷。此後,台灣和越南之間轉為無交流或非官方的關係。1990年代以來,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和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台灣和越南之間開始恢復一定程度的溝通與合作。雙方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並在經貿、投資、教育、文化、觀光等領域展開多元化的交流與合作。目前,台灣是越南第四大外商投資來源地,也是越南第六大貿易夥伴。台灣也有大量的越南籍配偶、子女、勞工、學生等,在台灣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族群社群。台灣和越南之間雖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仍然保持著友好與互利的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在面對中國或其他國際議題時,也有相似或相近的立場與利益。未來,台灣和越南應該繼續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信任,並在共同關心的領域尋求更多合作與協調的機會。


 

組員:陳怡親,李婷婷

 

專題:

台灣與越南的交流關係:

政治方面,在無法建立正式邦交情況下,台越之間的經貿關係成為發展「務實外交」的主軸。台灣在越南投資金額及件數上長年佔居外國直接投資的第一位。台越之間多項貿易協議的簽訂使台越貿易大幅增長,成為越南第三大貿易逆差國以及第四大進口國。

台越之間的社會交流熱絡,因婚姻移民來台的越南籍配偶已達九萬人之多,跨國婚姻新生兒出生人數逐年升高,國中小學生有近八萬人,約占39%。越南在台勞工數已超過十萬人,另一方面台灣也有許多公司在越南本地設廠。

 

發展:

可以建立以勞工為基礎的經濟貿易關係。因越南有很大的人口紅利,且台灣本地的勞力成本上升,越南與本地相比擁有更大的競爭力和優勢,因此以勞力為基礎的台灣廠商可以到越南本地設廠,除了降低勞力成本,也可以同時引入技術幫助越南技術成長。另外,因台灣本地越南文化也很豐富,也與越南更容易建立交流的管道。


組員:蘇雅珍、黃明珠、何玉蓮、凌秀玉

題目:台灣與一個東南亞的國家關係

台灣與泰國的關係 

19421月,泰國對同盟囯宣戰,並間接和中華民國進入了敵對狀態。其後,大日本帝國入侵緬甸,泰國作爲日本盟友亦參與入侵。戰役中泰國獲得了緬甸撣邦,泰國因此和中華民國邊境接攘,並和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發生了衝突。

  1. 外交關係

-1946-1-23,簽署《中華民國暹羅王國友好條約》,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並互相設立大使館

-1963-06-058日,泰王以及王后訪問台灣:

+至桃園師門水庫和龜山鄉農家參觀水利設施和農村建設

+與農民親切互動

+參觀土地改革舘和臺中農業改良場

-1968-01-04,副總統嚴家淦訪問泰國

台灣每年可選派在職人員及學者前往攻讀碩士或博士,此一方案不僅敦睦了兩國邦誼,也造就了不少台灣經貿科技人才,對日後台灣經濟起飛,也發揮了一些作用。

1971-10-25日,泰國對於中華民國是否續留聯合國的投票采棄權方式

1975-07-01日,泰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同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1. 經濟、貿易關係

-兩國經貿官員在WTOAPEC等國際組織架構下互動良好

-中華民國與泰國每年輸流在泰國首都舉辦《台泰經濟合作會議》,至2020年已舉辦28

-台灣與曼谷設立台灣貿易中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也設立駐泰國代表處經濟組

  1. 教育關係

-近年來台泰兩國教育合作與交流密切,雙方大專校院之間簽定421項教育合作協議,學生交流也十分頻繁

+台灣約200位學生在泰國就讀、泰國有1250名學生在台灣就讀,其中432位在台灣攻讀學位

教育部每年並提供泰國學生11名台灣獎學金及5名話語文獎學金名額供優秀泰國學生來臺就讀

 

未來兩國可能可以進一步發展 

  1. 針對在泰臺商關切項目及當地特有的台灣政府可運用的資源,未來將有更多臺商選擇來泰國投資。
  2. 泰國因擁有相對完整基礎建設及便利地理位置,深受近期南進臺商之青睞
  3. 台灣目前在台灣投資的項目包含電子、橡膠、鋼鐵投資金額較大的產業外,其他大部分均爲傳統中小企業。
  4. 泰國在台灣的主要投資項目包含電子零組件、批發零售、營造等
  5. 根據台灣的交通部觀光局每年統計,可以明顯看到兩國的觀光方面不停的增加
  6. 在台灣的態勢餐廳常可看到

馬來西亞與台灣之交流與發展

討論組員:林佳蓁、楊士緯、李宜珈、陳威丞

 

馬來西亞和台灣的綠色產業發展之間可以進行互補,台灣太陽能電池產量居全球第2位,其中有98%係供外銷,而台灣太陽能熱水器密度高居全球前5名;台灣LED產品產量為全球第3位,其中72%外銷,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荷蘭及德國。大馬僅為台灣外銷LED燈產品市場第20位,主因為台灣被排除在東協國家自由貿易協定外,因此台灣LED照明燈出口至大馬之進口關稅高達20%,導致無法與他國競爭。2011年台灣政府將70萬盞交通燈全改用LED,估計年省2.5億度電,為繼新加坡之後,全球第2個將所有交通燈改為LED交通燈之國家。台灣相關人員表示,台灣盼與馬國永續能源發展機構(SEDA)簽署瞭解合作備忘錄轉移相關技術,以協助馬國府推廣設置LED路燈。台灣與馬國綠色產業具合作潛力之項目包括太陽光電、LED照明、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及能源通訊等。「綠能」已成為台馬之間經貿交流之重點項目,也是結合雙方優勢、共創多贏之最佳題材,且台灣綠色產業發展迅速,不只與世界趨勢接軌,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以及產能供應上,更走在全球之前端。馬國在東協國家中最積極發展綠色科技,該國政府積極規劃綠色科技補助措施,較欠缺的應為關鍵人才與技術,此部分為台灣綠色科技產業所擅長,可作互補。

另外我們也查到馬來西亞雖然有大片的油棕田,但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卻是一大問題,政府要求不能焚燒,丟棄又造成病蟲害的問題,台商全宇生技在大馬創業有成,從事生化複合肥料業務,再透過工研院前瞻技術授權,可解決馬來西亞與客戶需求問題,把廢料變成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針對台馬之間的經貿合作,馬國相關人員表示,除了綠能之外,台灣科技實力深受各國信賴,也是新南向國家最想與台灣合作的項目,而馬來西亞來台留學生居世界各國之冠,與台灣關係密切,台灣文化也在馬來西亞當地很受歡迎,為雙方經貿合作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我們討論的專題面向會是探討馬來西亞與台灣之間的綠能合作及互補關係之探討。

 


 

蔡常福 - 台灣本土人的移民史

 

台灣本土的人幾個世紀前傳播他們的文化:語言,音樂,神話,跳舞,儀式,等。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移民距離很遠。因為我們可以在馬達加斯加(非洲),馬來西亞(亞洲),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大洋洲),等,看到他們文化的各個方面。三個不同的大陸,將近300億人。

 

有學者提出「走出台灣」理論。這個理論說馬達加斯加人、菲律賓人、馬來西亞人、印尼人、巴布亞新幾內亞人以及澳大利亞原住民和新西蘭人所說的南島語,都起源於台灣的共同祖先。可是,也有人問:擁有石器世代技術的人們是如何裝造能航行很遠的船?

  • 由竹子和藤條製成

  • 種柔軟但非常堅固的材料,可將竹柱固定在一起

 


討論組員:楊啟英,王興怡,郭德菁,孫志聰

 

討論主題:台灣與泰國的關係

 

討論結果:

  我們組從網上找到幾點對台灣和泰國關係的描述。

  1. 1946197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泰國是最後一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東南亞國家,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兩國雖無外交關係,但是雙方的民間交流未受影響且十分熱絡,兩地間也有密集的客貨運航線。2019年,中華民國為泰國第5大投資來源地,歷年累積投資金額則排名第3
  2. 中華民國與泰國每年輪流在對方首都舉辦「臺泰經濟合作會議」,至2020年已舉辦28屆。
  3. 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曼谷設立臺灣貿易中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也設立駐泰國代表處經濟組。
  4. 出口至泰國的主要項目為:積體電路、冷凍魚、印刷電路板;合成橡膠之板、片、條與從油類獲得之硫化油膏等等。
  5. 自泰國進口的主要項目為:積體電路;自動資料處理機、磁性或光學閱讀機;空氣調節器、車輛之零件與附件等等。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中華民國泰國關係

 


 

 


 

第十四週

討論組員:張定蘋,劉嘉韻,何小玲,黃美蘭,王玉翠

 

兩國在印尼獨立後建交,但1950年斷交。 1967年印度尼西亞與中國斷交時,雖然沒能重新建交,但建立了非正式關係,中國-印度尼西亞關係正常化後,兩國關係依然友好。 臺灣與印度尼西亞進行包括經濟交流在內的各種交流非常活躍。 居住在印度尼西亞的印尼華人對臺灣非常友好。 在臺灣也形成了印度尼西亞裔臺灣人共同體,以印度尼西亞人爲中心運營着清真寺。

 

臺灣國內也有很多印度尼西亞人作爲勞動者前來工作。 印度尼西亞語在臺灣被指定爲主要外語。

 

臺灣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一樣,華僑人口衆多,與新加坡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很接近。

 

而且新加坡和臺灣都是美國和英國的同盟國,新加坡軍隊在臺灣進行遠征訓練,非常友好,兩國之間的交流也非常多。 新加坡籍企業投資臺灣,臺灣籍企業也投資新加坡。 而且兩國都牽制中國。


40883048I       左保文

 

台灣與緬甸的交流關係,以及兩國關係下可以發展的課題,或是基於這樣的了解,可以發展什麼樣的特殊關係或經濟產業。這樣構成一個專題的題目。

 

文化和歷史聯系:台灣和緬甸在文化和歷史上有一定的聯系。兩國都有豐富的傳統和獨特的文化遺產。通過文化交流、學術研究和藝術活動,可以進一步加深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經濟合作:台灣和緬甸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巨大。台灣在制造業、電子產品、半導體、能源和農業等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技術優勢,而緬甸則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兩國可以在投資、貿易和技術合作方面加強合作,共同開展經濟項目和發展產業。

基礎設施建設:緬甸正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台灣在建設和管理基礎設施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兩國可以合作在交通、能源、通信和水利等領域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緬甸的經濟增長和現代化進程。

農業和漁業合作:緬甸擁有豐富的農業和漁業資源,而台灣在農業技術、種植管理和漁業養殖方面具有經驗。兩國可以在農業、漁業和農產品加工方面加強合作,促進農產品貿易和農村經濟發展。

教育和人才交流:台灣的教育體系和高等教育質量備受認可,而緬甸有大量的年輕人口和潛力。兩國可以加強教育合作,提供獎學金和交換計劃,促進人才培養和人文交流。

基於以上了解,台灣和緬甸可以發展一種特殊的合作關系,例如建立經濟特區、推動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等。另外,兩國也可以共同發展特定產業,如電子制造、農業加工、能源開發、旅遊業等。


華語112 黃郁庭

 

台灣與越南之關係

台灣和越南在經濟方面有著密切的合作。我國為越南第4大進口來源國,越南則為我國第7大出口市場,雙邊貿易在COVID-19疫情衝擊期間逆勢成長,2021年1至11月貿易總額達18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2020年同期成長26%。其中我國對越南出口125億美元,成長34%;自越南進口56億美元,成長10%。近年來順應國際貿易趨勢更加速我國與越南建立供應鏈合作關係,亦有助於帶動雙邊貿易,突破疫情限制,持續成長。我國對越南主要出口產品包括積體電路、光學鏡頭、印刷電路、處理器及控制器、記憶體等,而越南主要輸往我國產品為行動電話、電腦及電子產品、成衣、機械用具、鞋類,臺越貿易反映雙方互利互補之投資與供應鏈合作關係;目前在越南投資臺商約4,000家,80%為製造業,主要由臺灣進口機器設備、原物料與零組件,而近年來臺灣電子產業大力投資越南,亦帶動相關電子零組件輸往越南供組裝及加值生產。依據世界銀行評估,越南六分之一人口正進入中產階級,每年新增100萬人,這些快速成長的中產階級將持續驅動內需市場成長,帶來可觀的商機。因此,台灣和越南可在既有基礎上進一步交流,將可創造互利雙贏合作關係。

----------------------------------------------------------------------------------------------------------------------------------------------------------------------

 

組員:何明香、段其榮、張興菲、王基圓

 

討論主題:台灣和馬來西亞的關係。

1963年,馬來西亞(包含東馬)正式成立。 1964年11月26日,兩國建立領事級的外交關係,中華民國設立駐吉隆坡領事館,1969年升格為駐吉隆坡總領事館。 1967年1月17日,馬來西亞政府亦設立駐臺北領事館。 1974年5月31日,馬來西亞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終止總領事關係,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經濟發展關係: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兩國皆以積體電路為主要相互進出口項目,顯現皆以電子與電機產業為重點發展領域。 另由於馬來西亞天然資源豐富,自其進口大量石油與天然氣相關原產品,再從臺灣進口加工後製成品,在貿易與產業深具互補性,合作關係緊密。

觀光:臺灣遊客赴馬來西亞的人數近年來約在20萬人次,於2000年首度達到30萬人次。但2003年因受SARS、伊拉克戰爭等影響,驟降至12萬人次。之後旅客人數逐漸回升,至2017年為33萬人次;而前來臺灣的馬來西亞旅客也逐年增加,2000年僅為5萬8千餘人次,2011年突破30萬人次,至2017年已達到約53萬人次。[6][35]為發展觀光,臺灣觀光協會在吉隆坡設有辦事處。

教育:

檳吉臺灣學校,簡稱檳吉臺校,前身為檳城臺灣僑校,由英業達集團創辦人溫世仁於1991年成立,為海外第一所臺灣學校。校名「檳吉」取自「檳城」、「吉打」兩州州名的首字結合而成。

吉隆坡臺灣學校,位於雪蘭莪州莎阿南市,於2001年6月落成啟用,由中華民國政府撥款設立,目的是為解決臺商子女教育問題。該校設有幼教班、小學、國中、高中,學制與臺灣學校完全相同,學生未來返臺就讀大學,銜接較容易。師資亦大部分來自臺灣。[31]

中華民國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與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學術資格鑑定機構(MQA)於2012年7月20日簽署《雙方高教評鑑品質互信聲明》,MQA並在其網站公布中華民國157所受承認的校院,兩國的相關機構已相互承認彼此高等教育學歷。[6]

2017年,馬來西亞在臺灣的留學生有1萬7千餘人,歷年留臺校友總人數超過6萬人,還設立了「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同年,臺灣在馬來西亞的留學生約80人。[35][31]

大馬為臺灣「正式修讀學位外籍留學生」最大來源國,這源自於中華民國長期、穩定的「僑教政策」,作為僑務外交策略一環,中華民國將海外華裔學生視...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2%80%94%E9%A6%AC%E4%BE%86%E8%A5%BF%E4%BA%9E%E9%97%9C%E4%BF%82

--------------------------------------------------------------------------------------------------------------------------------------------------------------------

華語112 徐宇潔

台灣與柬埔寨的關係:

1.外交關係:台灣和柬埔寨於1957年建立外交關係。然而,在1975年至1992年期間,柬埔寨受到紅色高棉的統治和內戰的困擾,台灣和柬埔寨的外交聯繫中斷。之後,因柬埔寨內部征戰趨緩,我們與柬埔寨的外交關係於1997年恢復,並持續至今。

2.合作項目:  台灣向柬埔寨提供了各種援助計劃,包括經濟援助、農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源培訓等。這些合作計劃有助於柬埔寨的發展,加強了兩國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資助換取外交支持)

3.經濟合作:台灣是柬埔寨的主要投資和貿易夥伴之一。許多台灣企業在柬埔寨開展業務,特別是在製造業、農業和建築等領域。

4.文化交流:柬埔寨政府與我國各大學皆有教育及文化上的合作及交流。近年許多柬埔寨當地的人民至台灣就學,並在畢業後於台灣就業、生活。

我想,未來台灣可以持續與柬埔寨進行教育和文化交流。目前台灣最缺乏的人力資源柬埔寨可以提供,而他們所缺乏的高等教育及工商業技術台灣亦可以進駐培育。若兩國可以達成這方面的互幫互助,我認為對兩國接下來的發展都能產生更好的影響。

參考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2%80%94%E6%9F%AC%E5%9F%94%E5%AF%A8%E9%97%9C%E4%BF%82


華語 合瓊梅 洪毓屏

 

14.台灣與泰國的關係 

 

  台灣和泰國是亞洲地區的兩個國家,它們之間保持著多方面的關係,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等方面。以下是一些關於台灣與泰國關係的重要點:

 -政治關係:台灣和泰國在政治上保持著正式的外交關係。雖然泰國與中國大陸有著密切的經濟和政治聯繫,但泰國仍然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經濟關係:台灣和泰國之間有著緊密的經濟關係。雙方進行了許多貿易和投資合作,包括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化工產品等領域。此外,許多台灣企業也在泰國設有生產基地,利用泰國的優勢進行生產和出口。

 -文化交流:台灣和泰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躍。許多泰國遊客訪問台灣,對於台灣的文化、美食和風景感興趣。同樣地,台灣人也對泰國的文化、佛教和旅遊景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教育合作:台灣和泰國在教育領域也有合作交流。許多泰國學生選擇到台灣留學,尋求高等教育機會。同時,兩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也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

 -旅遊合作:台灣和泰國之間的旅遊合作非常活躍。泰國是許多台灣人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許多台灣遊客到泰國度假,尤其是到曼谷、清邁和普吉島等知名景點。


 

華語113 陳盈晴 主題:台灣與泰國的關係

台灣與泰國之間有著長期友好的關係。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合作。

在政治層面上,台灣和泰國一直保持緊密的外交關係。兩國在國際組織中相互支持,共同捍衛彼此的利益和尊重國家主權。此外,台灣和泰國也進行了高層互訪和交流,加強了雙方之間的互信和合作。

在經濟合作方面,台灣是泰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之一。雙方進行了多項經濟合作協議,促進了雙邊貿易和投資。台灣企業在泰國投資設廠,同時泰國的農產品和工業品也進入了台灣市場。這種互利共贏的經濟關係對兩國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文化和人文交流方面,台灣和泰國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繫。兩國的文化交流包括藝術表演、電影節、學術交流等領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台灣與泰國之間的關係是友好且多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了雙方的發展和繁榮,同時也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情感聯繫。


華語112 郭芳妤 個人心得:台灣與馬來西亞的關係

政治上:兩國雖不是邦交國,卻仍保持著相對良好的外交關係。且台灣東南亞華僑中,來自馬來西亞的僑胞佔比第一,每年都有許多馬國僑胞來台灣求學或移居至此。

經濟上:台灣是馬來西亞第五大的貿易夥伴,有許多台商也會至馬來西亞投資設廠,其產業領域包括食品業、製造業及電子業等,合作範圍相當廣泛。

文化上:馬來西亞有極大部分的居民組成使用中文,當地也設有許多中文僑校,因語言可溝通之故,台灣人民也很喜歡到馬國旅遊。

整體而言,兩國在各領域上的交流互動都極其活躍,未來也可針對這幾項重點領域多增進發展機會。

———————————————————————————

華語113 個人心得:台灣與馬來西亞的關係

教育:台灣有非常多的馬來西亞學生來上大學,主要是因為台灣學費便宜,尤其是大馬華人,他們因國內的教育政策而經常選擇到外地求學,台灣就是他們很常選擇的地方。

文化:馬來西亞有許多華人,與台灣雖原本都是從中國來的,但都互相與當地其他族群產生連結,進而成為有當地特色的華人文化,但一些道教、家庭的觀念卻極為相似。

政治上:雖非邦交國,但兩國依舊保持良好關係。

經濟:台灣是馬來西亞的忠實貿易夥伴,有許多台灣商人會到馬來西亞做生意。

 


 

台灣與泰國的關係 吳心如

 

1946-1975年,台灣與泰國曾有邦交關係,且泰國是最後一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東南亞國家

 

台灣與泰國目前無邦交關係,但在1975年斷交後馬上在兩國首都設立經濟辦事處,同時具備大使館功能

 

雖然不是邦交國,但民間交流很多,當地有許多台商及泰籍華裔,目前台灣是泰國第5大投資來源地,歷年累積投資金額則排名第3

 

近年來台灣人到泰國旅遊,泰國人到台灣旅遊的人數激增。

 

泰國新任總理皮塔在競選期間曾表態稱若上任要改善對台關係,希望參考台灣模式調整泰國的產業結構。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